面对新旧动能转换,企业如何脱"旧"入"新"?

作者:赢志战略咨询
2020-06-08

2018年,国务院国函1号批复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》(国函〔2018〕1号),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。


为什么是山东?

山东是中国的典型缩影。这种典型性,是方方面面的,一定程度上可以说:看山东而见全国。

文化上,山东是孔孟故里、儒家文化发祥地,崇礼重义,但趋于保守、官本位根深蒂固;当下缺乏创新、活力不足。

经济上,山东是农业和工业大省,GDP总量全国前三,但以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主、难以为继;目前人均水平不突出、新兴产业欠缺。

地域上,山东的东西部差异巨大;偏外向型的鲁东沿海和偏资源型的鲁西内陆,在资源禀赋、产业结构、发展水平上地域差异大、不平衡。

人口上,山东常驻居民超1亿、人口密集,自古安土重迁;但近年人才吸引力严重下滑,人口净流出全国第一……

山东当下所面临的问题,一言蔽之:旧有发展动能消耗殆尽,新的发展动能尚未形成。

从"小岗村"、"深圳特区",到"山东试验区"

我国在探索社会发展方面,不乏通过"试验"取得成功经验的先例。"小岗村"通过"包产到户"的乡村试验,探索出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方法;"深圳特区"通过"市场经济"的地市试验,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道路;而"山东试验区"则有望通过"新旧动能转换"的全省试验,为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,探索全新解法,战略意义极其重大。

而"小岗村"、"深圳特区"又和"山东试验区"有着极大不同。前两者,都是在社会萧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,"船小好调头",即便受挫,代价相对小。而"山东试验区"的"新旧动能转换",则是在社会大发展过程中进行的,需要解决"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"与"不充分、不平衡的社会生产"之间的矛盾,如同"汽车在高速行驶中换轮胎",成本高、风险大,必须胆大心细。

"新旧动能转换"的三个战略抓手

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,必须走出旧有GDP三驾马车的发展模式。目前基建大投资已经后劲不足,在城镇化的后半段,基建整体应是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(以便于产能出清和产业转移),应是新型县镇的逐步演替,不宜农村合村并居全盘一刀切;基建投资的"梧桐树"栽好后,吸引产业投资的"金凤凰"将是的新发力点。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,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显效尚需时日,短期出口拉动必然降温,而长期取决于国家战略节奏。剩下是被寄予厚望的消费,消费必然崛起,但正确方法是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钱包尽快鼓起来;单纯为拉动消费而进行的刺激,多是徒劳。

从战略上,我们认为有三个重要抓手,做好了可以带动和盘活全局。

1、扶持产业

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能力禀赋,人文、政策、矿藏、海洋、甚至地形、气候等等,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省份的优势。在面向未来的产业里,精选本省有竞争力的产业,进行长周期的政策、资金等扶持,有机会打造出巨无霸型的超级新动能。

山地遍布,曾是阻碍贵州发展的绊脚石;贵阳却利用山地温度适宜、能降低服务器能耗的优势,大力扶持大数据产业,成功吸引来了华为、腾讯、苹果等一批企业和项目,成为全国大数据领头羊。塞外的烈风、荒漠,人们曾经避之不及;内蒙古却借此重点扶持风能产业,并在国内一骑绝尘。上海浦东发挥政策优势,数十年耕耘,在滩涂泥泞上建起了陆家嘴金融区、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等,并形成优势产业。重庆市创造政策优势为蚂蚁金服大开绿灯,到今天蚂蚁金服近半的盈利要在重庆纳税。

底蕴深厚的山东,在哪个新兴产业里,会全国乃至全球领先?

2、鼓励升级

面向未来的生存条件,在现有主力产业里,可以在资源资金引介、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,围绕价值提升,引导和鼓励以下两个方面的升级。

一个是从低端到高端的"升级",比如从粗放农业到高科技农业的升级,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科技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。另一个是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往高附加值环节的"升级",比如从生产、加工环节,往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环节的升级。

福州福耀玻璃的工厂里,6个人就可以操作的新型生产线,比过去数百人操作的生产线产值更高、成本更低;台州吉利汽车的组装车间里,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,比人工焊接效率更高、质量更稳定;山东寿光的新型蔬菜大棚里,无土栽培、自动控温,人少受罪了,产值反而更高了……

苹果手机不生产一部手机,却掘尽了整个行业大半的利润,反而负责生产的富士康,利润却"薄如刀片";把主要精力放在果汁生产的汇源果汁,却因品牌经营惨淡,连年亏损,而"不生产水,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"的农夫山泉,却凭借品牌打造,赚得盆满钵满。主导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重要性,可见一斑。

不升级,哪有未来?

3、打造龙头

在社会发展中,资源能力总是有限。因此,新旧动能转换无法全面发力,而应找到关键点;在此撕开突破口,可以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洪流。这个关键点,就是要找到"领头羊";突破口,就是面向未来、打造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。

遴选并打造龙头企业,能够为整个区域、行业指明风向标,进而引发自发行动;同时,围绕龙头企业,便于吸引外来资本、集聚配套企业,形成产业集群,并进一步夯实区域竞争优势;此外,龙头企业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顶尖人才,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。

杭州本处长三角外围,正是阿里巴巴的存在,才有了杭州在互联网电商产业的全球领先,也让杭州成为全球互联网电商人才的超圣地;茅台镇本处穷乡僻壤,正是茅台酒的崛起,才有了贵州市值超万亿的酱香酒产业;东阿县地处鲁西,原本贫困,东阿阿胶的崛起,让以前几十块钱一斤的阿胶价值突破千元,整个阿胶产业得以脱贫入富……

山东,亟需打造更多这样的龙头企业。

企业如何脱"旧"入"新"?

国家战略当前,山东企业该如何脱"旧"入"新"?我们认为企业需要过三关:

1、忍痛割舍

过往企业"野蛮生长"的年代,企业习惯于机会主义和跑马圈地,往往多元化、大而全。然而商业迅速崛起、面临超级竞争的年代,"赢得顾客选择"变得如此艰难;大多数业务不仅不能带来任何利润,反而连年亏损、空耗资源,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核心业务,需要忍痛割舍。

杰克韦尔奇变卖不能"数一数二"的业务,让GE起死回生。长城汽车聚焦SUV,才成就了SUV全国销量领先。波司登割舍了四季常服,聚焦羽绒服主业,业绩不降反增……

应如何梳理业务体系?该聚焦哪个主业?要怎么布局业务发展?企业里,大小业务大都是一手拉扯起来的,手心手背都是肉,割哪块都疼。割舍非核心业务,这是企业要忍痛过的第一关。

2、坚决升级

企业存在的目的,是赢得顾客以实现社会价值。在诡谲的营商环境和超级竞争形势下,企业想要生存,必须升级自己的业务价值体系。多年以来,企业界一直有一句流言:"不变革等死,变革找死。"其实,变革永远都不是目的,做对价值才是。彷徨、顾虑、盲动、激进都不能解决问题,横下一条心,往高端升级、往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升级,提升企业价值体系,才是正解。

雅迪电动车,从组装起步,逐步引进欧美设计、研发尖端电机电池技术、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、推行五星级售后服务,成就了"更高端的电动车",让原本又土又LOW的电动两轮车被主流人群接纳,为持续下滑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转机,雅迪也借此实现全球销量遥遥领先。李书福的吉利汽车,从"沙发加四个轮子"起步,不断摸索升级,进而联姻沃尔沃,整合欧洲领先技术和设计,成功跻身国产汽车第一梯队。红领服饰,在传统服装行业里另辟蹊径,用信息化、自动化技术来改造自身,实现了西装定制的自动化、规模化生产;红领通过对产业升级,在红海产业了找道了未来出路。

还在犹疑摇摆?醒醒吧,升级业务价值体系,这是企业要坚决通过的第二关。

3、硬磕品牌

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浸润,赋予了山东人深入骨髓的内敛、谦虚、礼仪,也成就了山东人的美名。山东人相信"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";大量的山东企业能埋头钻研生产,却两耳不闻品牌事。在当下的商业超级竞争中,早已不是"酒香不怕巷子深"的年代,"品牌"才是商业新时代和顾客沟通的基本"礼仪"。没有品牌认知,顾客对你只会"非礼勿视"、连看都不看一眼。大量的山东商品空有踏实过硬的品质,却因疏于品牌而"养在深闺人未识";像海尔、海信、东阿阿胶一样走出山东、畅销全国的品牌少之又少……

很多山东人对于品牌的认知,是偏颇和初级的。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山东企业主这样说:"品牌就是打广告,太花钱了,不如把产品做好。""我们也打过很多广告,没什么效果……"殊不知,打造品牌是建立认知优势的过程,当下品牌打造的方式方法更是多种多样,广告只是其中一种,不同的体量和阶段的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不同方法;即便是花钱打广告,也存在信息传递效率的问题,品牌定位、媒介组合、投放策略等等,都对效果影响巨大,和雕琢产品一样,这也是很深的学问。

"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"怎样让飞鹤奶粉超越洋品牌?"大吸力油烟机"如何让老板电器快速壮大?360和腾讯的"3Q大战"如何一战成名?七匹狼是如何通过"打假"打出了知名度?品牌打造的逻辑,你要细细了解、更得实际运用。

钻研品牌打造、掌握这项顾客沟通"新礼仪",是企业要硬磕通过的第三关。


新动能与旧动能,隔千辛万苦,转换却只在一念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