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,加速中国商业转型升级

作者:赢志战略咨询
2020-07-10

苏轼说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没料到,是惊讶;预见了,反倒轻松。

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,商业也摆脱不了资本的周期性——复苏、高涨、衰退、萧条。无论"看不见的手"还是"政府干预",抑或战争、灾害、疫情,都是资本大周期里的基本元素;你愿或不愿,它总会不经意出现,这才是常态;而更重要的,是你如何应对。

2019年末以来,新冠疫肆虐全球,影响是灾难性的,不做赘述。在我国政府和人民强有力的抗疫措施下,中国疫情在全球率先得到有效遏制;而医疗水平更高、似乎"月亮比较圆"的欧美,却仍处在焦头烂额中。同样的新冠病毒,应对措施不同、结果天壤之别;商业领域,同样如此。

疫情给商业带来的威胁与机遇

危机本身就有双重性:既有威胁、又是机遇。

疫情带来的威胁

1、销售面临停摆,营收断崖下滑,现金流趋紧张,负债率也高企,瞬间活活憋死;

2、供应链缺弹性,上游供给不足,库存渐渐耗尽,企业只能空转,恐怕生生饿死;

3、行业低价倾销,上演残酷淘汰,只能降价维持,饮鸩止渴硬撑,渐渐失血耗死。

疫情伴生的机遇

1、催生新兴产业:新兴产业往往产生于大动荡中,不过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涉足;

2、促进行业整合:疫情加速了优胜劣汰、去伪存真,是行业龙头进行整合的机会;

3、提升企业内功:疫情中有利于发现漏洞、补足短板、完善机制,提升企业内功。

如何化解威胁、抓住机遇?

短期:

收紧出口,回笼现金,适度断舍离,先确保生存;弱小企业,尤需注意。

这次疫情中实体零售、餐饮、住宿、KTV等服务业就饱受困扰;甚至就连上万名员工的西贝,都"只能撑三个月"。

中期:

探寻逆势机遇,或"旱则资舟,水则资车,以待乏也",或抓住新兴产业机会(须有充分的资源能力)。

危机中"抄底捡漏"的机会往往更多,优势企业可借此在业内整合壮大,李嘉诚就是借动荡抄底香港楼市的高手;直面疫情的新兴产业,也可能迎来爆发,京东、淘宝就是在非典疫情中反超实体零售,快速崛起;而钉钉视频会议、猿辅导在线教育等等也借新冠疫情迎来大发展。

长期:

不断查漏补缺、优化体系、完善机制,形成应对威胁、逆势发展的能力,才能从容应对、不惧危机。

曹德旺说:"做企业就像开车,在很远就看到前面有块石头,你早点减速绕道, 就不会有危险。"因为早有准备,所以福耀不惧危机。

疫情加速中国商业转型升级

商业本身就有新陈代谢。当下的中国商业,依然落后产能过剩、产业结构不平衡,正处于调整结构、转型升级的当口。

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给商业带来巨大动荡和冲突,却通过优胜劣汰,加速了中国商业的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。

疫情过后,中国商业也必将经风雨而见彩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