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阿阿胶,成于品牌定位,危于商品价值

作者:赢志战略咨询
2020-08-12

2019年,连续十几年利润净增的东阿阿胶,营收腰斩、利润转亏。不禁要问,为什么?

东阿阿胶是国内较早运用品牌定位理论的企业,也是定位界的标杆案例。十多年间,伴随着品类定位与品牌定位,东阿阿胶实现了腾飞;然而与无以复加的品牌认知相比,东阿阿胶的商品价值体系,却渐显乏力,业绩利润上狠摔一跤,也就不可避免。

成于品牌定位

阿胶产于山东东阿县,原是妇女补血之用,售价也仅是几十块钱一斤。这种情况下,阿胶企业的规模和利润都乏善可陈。

通过引入定位理论、进行品类定位,阿胶品类跻身人参、鹿茸之列、成为滋补三大宝之一;阿胶身价陡增,成为滋补良药、馈赠佳品;东阿阿胶开始提价,企业营收和利润也水涨船高。

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,东阿阿胶接下来又面临着新的挑战:如何从滋补这个大品类层级里再上一个台阶。定位理论再次巧妙解决了这个难题,通过品牌定位实现了进一步拔高:滋补国宝,东阿阿胶。

伴随着连年的大传播,"滋补国宝,东阿阿胶"在品牌认知上已经无以复加,在众多滋补品里,东阿阿胶成为滋补、馈赠的首选,与此同时,东阿阿胶亟需连年提价,每斤售价很快突破千元。

至此,东阿阿胶以品类领导者的身份、带领一众跟随者蓬勃发展,大势已成。

2009年的巴菲特晚宴,赵丹阳送给股神巴菲特的礼物,有两样"国"字号的产品:"国酒茅台"和"滋补国宝,东阿阿胶"。没想到的是,多年后,按照新广告法的要求,这两个品牌都拿掉了名头上的"国"字,却迎来了不同的前景:一个飞升、一个跌落。

危于商品价值

有人说,东阿阿胶连续十几年都在做同样的事情,那就是提价。其实,提价本无可厚非,但是要尊重价值规律。价格持续提升,前提是商品的价值也要有对应提升,否则是要出问题的。同样是上千元一斤的茅台,近年也是连年提价,却越提价越紧俏,和东阿阿胶截然不同,为什么?

十几年来,通过运用定位理论,阿胶的品类价值,从补血用品,提升到了滋补良药、馈赠佳品,整体品类价格水平得以跃升;而"滋补国宝"的品牌定位,拔高了东阿阿胶在众多滋补品中的品牌势能,却未能为东阿阿胶真正开拓出新的商品价值,依然是在滋补良药、馈赠佳品的范畴内,没能成为顾客认为可收藏增值的"国宝"。品牌势能能够支撑一定的品牌溢价,却无法支撑价格的跃升。

所以,当东阿阿胶开始像"国宝"一样持续提价后,部分顾客可能就倾向于选择价格只有东阿阿胶大半的福牌阿胶。东阿阿胶按"国宝"的架势来提价,缺少新的价值支撑、又面临跟随者的分羹,于是渠道库存积压到一定程度后,业绩断崖下滑,就成为必然。

而茅台则不然。近年茅台年份酒需求激增、价格飙升,使得茅台酒的商品价值,在宴饮、馈赠之外,增加了可用于投资增值的新用途。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,存茅台酒甚至收益远高于一般理财产品,茅台酒开始拥有"类金融产品"的价值。只要这个价值存在且可观,茅台酒的价格想降都难。同样是提价,茅台却因此飞的更高。

不过这也恰恰埋下了危机,他日经济复苏,更好地投资标的出现的时候,茅台酒的"类金融产品"的价值势必缩水,茅台如果不能适时调整适应,恐怕也会有大的波动;毕竟,就连黄金的价格,都会起起伏伏。


品牌定位和商品价值是企业战略的表里,二者必须相匹配。没有品牌定位的引领,价值再好的商品也容易蒙尘;缺少商品价值的支撑,名气再大的品牌也终将沦为空中楼阁。